50大湊B難題(下)

50大湊B難題(下)

BB一出世,父母面對湊B的難題可謂日日新鮮日日多!從餵奶問題、BB健康、日常照顧、飲食及營養甚至語言發展,少些智慧及體力也應付不來。「百家寶親子網」為了幫助各父母將「湊B」變成「Easy Job」,便搜集了大部份父母經常性面對的湊B難題及疑問,再抽絲剝繭,找出可行解決方法/對策,讓父母有智慧地湊B,那自然輕鬆好多!

 ♠照顧BB問題 

24. BB點瞓先唔會瞓扁頭?
美國兒科醫學院早建議BB仰睡,以減低嬰兒猝死的風險,卻可能長時間躺睡而增加枕骨扁平的機24會,令頭部扁扁。要預防扁頭,明德國際醫院註冊護士Crystal Bedard建議大家嘗試以下方法:
● 寶寶醒來時,可在成人的監察下給予嬰兒俯臥時間或側臥玩耍

● 每天改變寶寶躺在嬰兒床的方向,譬如雙日將寶寶頭放近床尾方向
而單日則向近床頭的方向
● 時常改變寶寶的頭部位置,尤其當寶寶時常轉動頭部。
● 把可活動或有趣的玩具放在嬰兒床床邊,以鼓勵嬰兒轉向他們非偏愛的一邊。
● 寶寶醒來時,盡量避免平躺位置。
● 減少寶寶在車座、嬰兒座椅和嬰兒車的時間。
● 不時轉換餵寶寶和摟抱寶寶的姿勢。
● 當寶寶控制頭部動作的能力加強,可把嬰兒放在直立式的背帶

25. BB一定會有「吵百蘿」
初生嬰兒本應是家中的開心果,但有外國研究顯示,突然哭喊的情況於初生嬰兒之間為十分常見,大概有兩成至兩成半的幼兒皆會無緣無故哭喊起來,並可以連續喊一小時至四小時不等,天天如是。這種「吵百蘿」情況一般持續於三個月便告消失,所以又稱為「百日哭」。然而至今,醫學界對「吵百蘿」的成因仍苦無頭緒,只懷疑可能是因為初生嬰兒仍未完全成熟,缺乏安全感而哭喊。根據臨床經驗顯示,如証實孩子的哭喊並非自疾病受傷而來,家長可以用5個「S」應對。Swaddling(包裹)、Side position(側抱)Shushing(發出「殊殊」聲)、Swinging(輕搖)、Sucking(輕啜奶嘴)這些方法可以令幼兒彷彿回到母親的懷胎內,讓他們充滿安全感,有助控制寶寶的哭喊。

26. 小朋友玩得癲會發噩夢?
26
很多家長表示,小朋友下午玩得瘋狂,晚上很容易發噩夢,心理諮詢師程衛強指,從沒有大型研究,證實兩者的關係,因此這說法其實毫無根據。程衛強指,小朋友腦部的情緒控制機能尚未發展成熟,情緒容易波動,大起大落,才會令其容易發噩夢,至長大後,情況會逐漸好轉。

27. 清潔小雀雀、小妹妹不同?
女B:

● 女B都會噴尿尿,有時更會如噴泉般,清潔時最好先用紙巾蓋著會陰處。
● 女B會陰多摺,內陰唇容易藏便便,引致陰道炎,要清潔乾淨。因女B亦有自身的保護系統,因此要避免大力抹擦會陰那保護厚層。
● 外陰唇有便便,應用濕紙巾清潔由上向下抹,並由前至後抹大小陰唇上的便便,直至濕紙巾沒有黃色便便為止;
● 再用溫濕的棉花球,向內清理好,但無需刻意打開外陰唇向內擦;
● 因BB尿尿時會流向兩側,塗保護cream或用凡士林時所以要塗在大腿兩側(而男B會直接噴濕尿片,濕片的情況不同)。

男B:
● 讓小陰莖向下,並用紙巾蓋著小陰莖,以防其射尿尿。
● 男B陰囊多皺摺,外底部近肛門位容易存便便,故要向上抹乾淨底部,跟B女的抹法相反。
● 清潔後,要把陰莖向下置於尿片當中。換尿片時,假如小陰莖勁射尿尿,可用紙巾、毛巾按下;待BB完成尿尿後,重新再清潔。
● 不可用手蓋著陰莖,以免弄髒雙手;即使噴射情況有多令人緊張,切忌大叫,以防BB尿尿直射入口。

28. 如何替幼兒清潔口腔?
出牙前,可用紗布替他們揩抹牙齦,這樣做可讓幼兒及早適應,以後替他們刷牙時,便28不會那麼抗拒。出牙時,最初幾顆乳齒可用沾濕的紗布清潔;稍後轉用塑膠指套牙刷;待乳齒差不多長齊時,便改用兒童牙刷。幼兒未夠26個月大,毋須使用牙膏,以免年紀太小,將大部分牙膏吞下。子女到26個月大時,便可開始使用兒童配方的牙膏。刷牙時只需一點點牙膏便足夠,過多牙膏極有可能染污將來長出來的恆齒,所以刷牙後口腔亦要沖洗乾淨

29. 幫BB洗頭時有什麼要注意?
有些父母以為Baby bathing剃胎髮可以令寶寶頭髮生長得更好,這點並無科學根據。反而剃刮有機會令寶寶皮膚受損,易引起感染,破壞毛囊。至於替BB洗頭時,以下3點要留意:

● 寶寶新陳代謝快,由出生起,便可以暖水或稀釋的沐浴露為寶寶洗頭,至
12-16周大就可改用嬰兒洗髮水。
● 頭髮弄濕後,不要將洗頭水直接倒在寶寶的頭髮上,先在爸/媽的掌心內輕擦,然後輕抹在寶寶的頭髮上。
● 洗頭時手勢要得宜,注意要將寶寶耳朵向內扣防止有水流入耳道,引起不適或發炎。

30. 有BB可否養寵物?
兒科醫生葉夢詩說曾有研究指出,BB自小跟貓或狗相處,有機會減低吸入性致敏原引起的敏感反應;芬蘭亦曾有研究發現,因小朋友在6嵗前免疫系統仍在調整中,若這時期接觸寵物,其免疫系統會自然地產生一種抵抗感染的細胞,同時減少過敏反應。不過葉醫生提醒,貓咪體內的蛋白質確實有機會誘發敏感,而這種蛋白質有機會當貓咪舐毛、打噴嚏時散發四周,所以即使把毛髮清理乾淨,致敏原也可留在空氣中。因此建議家長若BB和寵物同住,應使用具HEPA Filter或過濾功能的空氣清新劑、吸塵機,來確保空氣清新,同時限制寵物的活動範圍,例如教導貓咪不要接近BB的睡牀等;另外亦不要讓BB與寵物同睡,避免接觸致敏原

31. 如何可以戒啜手指?31
心理諮詢師程衛強表示,小朋友啜手指,可能欠缺安全感,家長可以留意,小朋友在甚麼情況下啜手指,可嘗試以其他物件,為小朋友帶來安全感,例如,若小朋友慣性在睡前啜手指,可給他一個毛公仔,教他攬住睡覺,以毛公仔來取代。一般來說,當小朋友長至3、4歲,意識到其他小朋友都不會啜手指時,便會自動戒掉這個習慣。

32. 幾時開始如廁訓練?
32
並非所有孩子都在同一時間準備好進行如廁訓練。孩子在18至24個月時,才會開始表現出準備好的行為,也有許多孩子到4歲才會充分準備好使用廁所。
● 當你決定開始如廁訓練時,必須告知其他照顧孩子的人。
● 教導孩子在需要換尿片時告知你。
● 讓孩子觀看其他孩子使用廁所或坐便廁
● 教導孩子如何使用廁所
● 起初,將坐便廁放在孩子經常玩耍的房間中,這樣可大大增加孩子使用坐便廁的機會。考慮買兩個便廁,一個放在遊戲室中,另一個放於廁所中。
● 只在孩子提示其想上廁所時,才使用廁所或坐便廁。每隔幾個小時提醒孩子一次,便廁在哪兒。
● 讓如廁學習過程充滿樂趣,積極回應孩子的興趣愛好。
● 記錄孩子一周七天通常的大小便習慣,這將有助於你確定一個常規如廁時間表。

33. 「7坐8爬9發牙」,是否準確?
心理諮詢師程衛強表示,香港一般會說成「7坐8爬9扶籬」,7個月會坐、8個月識爬,9個月則可靠撐扶物件而站立,不過亦有個別小朋友,在7個月後學會坐後,便直接學會「扶籬」,而沒有經過「爬」的階段。

♠營養問題

34.歲以下不宜吃蜂蜜、鮮奶、果汁?
美國有健康網站指出,鮮奶含多種礦物質蛋白質,包括結構較大的酪蛋白分子,不容易被幼兒的腸胃分解34和吸收,一歲或以下幼兒不宜飲用。另外,衛生署網站亦指出,果汁會增加蛀牙的機會,在給幼兒飲用前宜先加水稀釋,或選購無添加糖的純果汁,且每天喝少於120毫升。至於蜜糖,由於當中可能帶有「肉毒桿菌芽胞」 ,因此亦不適合1歲以下寶寶食用。

35. 何時開始進食固體食物?
根據衛生署的資料,嬰兒在4至6個月大,並達以下條件時,便可開始餵養固體食物; 而有過敏體質的BB,則建議足六個月之後才慢慢引進固體食物。
# 嬰兒能初步控制頭部及頸部活動;
# 只需少量支撐或承托便可以自己坐;
# 對食物產生濃厚興趣

4個月或更小的寶寶,由於腸道滲透性較高,未能完全消化外來蛋白質,可能誘發過敏。另外,英國一項研究跟進123名兒童,包括41名有食物敏感兒童飲食習慣的研究顯示,在17周前吃固體食物是在2歲後引發食物敏感的高危因素之一。

36. 寶寶36開始進食固體食物就不用餵奶?
根據衛生署的資料, 隨着寶寶咀嚼能力成熟,進食固體食物的分量逐漸增加,飲奶分量便可逐步減少。從穀物及根莖、蔬菜、水果、肉魚豆蛋類等四大類食物中,讓寶寶進食味道多樣化、顏色鮮豔、口感不同的食物,可幫助他學習及享受食物,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減少偏食。這時期,奶雖然已不是主食,但母乳仍為寶寶提供理想的營養及抗體。母親可按寶寶的需要,繼續餵哺母乳。(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幼兒應持續母乳餵哺至兩歲或以上)

37. 轉吃粥仔/糊仔易便秘?
當幼兒轉吃糊仔、粥仔這類半固體食物時,身體可吸收的水份便會減少;若同時在此時期轉吃蛋白質含量較高的「2號仔奶粉」,腸胃一時未能適應,加上缺乏纖維的話,出現便秘的機會便易增加。所以,一來要避免同時轉奶粉及轉吃半固體食物;二來在轉吃固體食物時不妨加入一些對腸胃消化有幫助的食物,蔬果當然不在話下,適當份量的栗子、紫米、洋蔥、馬蹄、番薯等都有促進腸胃蠕動。此外,不少父母會將蘋果壓成泥狀給寶寶吃,以增加纖維的吸收。但蘋果含有高鐵質,加上屬細纖維水果有輕微的止瀉作用,也容易導致便秘。所以改用奇異果、番茄、木瓜、草莓、葡萄柚及蔬菜等壓成泥給寶寶吃更好。

38. 小朋友應否茹素?38
近年越來越多人為了健康而開始茹素,素食父母也帶同小朋友一同向「肉」說不,不過坊間也有專家指,小朋友茹素有機會影響健康。營養師李德勝則認為,1至2歲的嬰兒可靠人奶獲取足夠營養,至於3歲以上的小朋友,肉類佔膳食15-20%已好足夠,其餘50%為蔬果、25%為五穀、餘下為種子類(如粟米、薏米等),他建議茹素的小朋友,多吃豆類來吸收植物性蛋白質,代替肉類的動物性蛋白質,來達到均衡飲食。

39. 寶寶每餐吃的份量都不同,怎知他吃得夠?
衛生署指,寶寶的身體懂得調節飲食,當肚餓時會用身體語言來「通知」父母,例如吵鬧、哭泣、將頭湊近食物和湯匙等,吃飽時,寶寶則會表現不專心、吃得越來越慢緊閉嘴巴不願再吃、推開湯匙、拗起背等。在食量方面,寶寶的身體亦有調節機制,若這餐吃得少了一點,下一餐自然多吃一點,或「要求」早一點進食,因此父母毋須過份擔憂。

40. 吃什麼對幼兒視力有幫助?
40
現今近視的小朋友愈來愈多,少看手機、打機絕對是好辦法之一!除此之外,不少食物也有護眼功效,以下由美國《The Huffington Post》報導提供的8種食物,含有對眼晴健康有益的胡蘿蔔素、維生素C(是眼球水晶體構成的成份之一)、葉黃素玉、米黃素、抗氧化特性或omega-3等,多吃有益!8種食物包括:胡蘿蔔、番薯、南瓜、菠菜、椰菜花、魚肉、草莓、葡萄柚。

語言發展問題
41. 促進幼兒說話有好方法?
言語治療師陳嘉怡表示,首先家長宜於家中製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予小朋友,例如多和小朋友說話、玩簡單的親子遊戲、避免讓幼兒長時間接觸電視及電子產品、多帶小朋友到公園及室內遊戲室、參加playgroup等多接觸其他小朋友亦是好方法。另外,家長宜於日常生活中多製造溝通機會,不要過份保護孩子,及隨意滿足他們的要求,例如當小朋友想要某東西前,先請他做出手勢或單字以作出要求,以増強說話動機。家長亦宜加強小朋友的模仿能力,就算他未懂模仿聲音,亦可以於給予他某物件前要求他模仿一個簡單動作如拍手、摸頭等等,以加強其模仿能力及溝通動機。最後,多和小朋友進行如泡泡、吹羽毛、咬嚼固體食物、用舌頭舐果醬等口部肌肉運動,亦能進一步加強小朋友的說話及發音能力。

42. 小朋友咬字不清,怎麼辦?
「思卓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」的言語治療師黃綺華表示,如果孩子咬字不清,同時在吃得慢甚至吃飯42流口水,可能是口肌能力較弱所致,可透過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一些簡單活動,寓訓練於日常生活,輕鬆提昇小朋友的口肌表現。
多咀嚼:日常生活中,家長可在小朋友的膳食中多加入一些需要較多咀嚼

才能進食的食物,如一些脆口的餅乾較硬的蔬菜如菜芯等,讓小朋友有較多機會運用口肌進行咀嚼運動,提昇下顎和舌頭的活動能力。
吃酸甜:有些小朋友的口肌感知能力較弱,多讓他們進食一些能提供味覺
刺激的食物,如酸及甜的飲品或醬料,也能為他們提供味覺刺激
使用飲管:用飲管食用乳酪、啫喱等較杰的流質食物,透過吸啜運動提升
小朋友的嘴唇及舌頭的協調、活動幅度及張力。

43. 幾歲開始說話?
很多媽媽見寶寶遲遲不說話,怕寶寶會有語言障礙或發展遲緩等問題。究竟幼兒何時開始說話?可以參考以下,由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提供的發展列表:
table
44. .幼兒說錯話,要糾正嗎?
44
在牙牙學語的階段,孩子可能經常說錯話,家長為怕孩子「錯下去」,可能急着糾正。不過語言學家提醒父母不要糾正幼兒說話時的錯誤,更不要當場直接糾正,因為有關孩子早期語言發展的研究和臨床經驗顯示,成人如直接指出幼兒說話時的錯誤,會使幼兒變得被動和不擅社交。欲改善孩子的錯處,家長可以透過不斷重覆正確的句子,在耳濡目染下讓孩子明白,例如當孩子想要一個皮球,卻說錯了「Me want ball!」時(正確為”I want a ball”),家長可以這樣回答:You want a ball? I want a ball too! I want a big ball! I want a big, red ball! You want a big red ball too? 這樣可以使孩子學習到字詞的正確用法(例如例子中的代名詞「I」及「You」),但不覺得自己受到批評。

45. 孩子亂發牌氣,怎麼辦?
心理諮詢師程衛強指,幼兒未懂得以語言表達,因此常以哭鬧、扭計去爭取所需,父母可試試以下方法,教孩子表達情緒:
● 教孩子以手勢和語言導出心中所需
● 家長可以多問孩子,引導他說出心中要求
● 教孩子以深呼吸、洗臉、閉目10秒等方法來宣洩情緒
● 跟孩子講道理
● 設立「冷靜區」,陪孩子冷靜半小時,讓孩子了解發脾氣于不能解決問題

46. 少看電視的小朋友較「木獨」?
有家長在討論區表示,較少看電視的孩子,會比較呆滯,發展較差,不過美國華盛頓大學兒童健康中46心一項研究指出,嬰兒時期看的電視愈多,學會的詞彙反而愈少;相反簡單的互動如親子一起玩積木,則可為孩子增加15%語彙。中心主任Dimitri Christakis表示,一般為嬰兒製作的電視節目,為了吸引嬰兒,特別加速影像及聲光變化,有可能加速嬰幼兒大腦預期接受的刺激,當他們面對相對「緩慢」的真實生活時,反而不感興趣。另外,美國已有研究發現,3歲前平均每天看一小時電視的小朋友,於7歲時會較其他小朋友更易分心,原因在於電視節目節奏太快。對比起來,真實、個別化的互動,才是嬰幼兒最佳的學習助力。

47. 我孩子有口吃嗎?
「思卓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」言語治療師老正賢表示,真正的口吃問題,其特徴往往會在日常生活中出現,在面對緊張的環境時更為嚴重。換句話說,如果說話不流暢的情況只有在緊張時偶爾出現,稱為Normal Dysfluency,屬正常的。但如果發現問題出現率高,家長應及早處理,因流暢問題不單影響說話清晰度,學童說話時亦會感到尷尬,影響溝通動機及社交表現。建議家長應:1)耐心聆聽,多花時間與學生溝通;2)多表示支持及讚賞;3)提供輕鬆的環境讓學生表達;4) 提示學童放慢速度;5) 留意校內與朋輩相處的情況,如有朋輩取笑的情況,應與老師商討。

48. 兒童認字flash card‧阻礙學習?48
其實在3嵗前,小朋友感官發展未成熟,難以記憶大量文字,就是一時能記起,也不代表他能記得長久、明白當中字義。而且死記爛背、不明其意的學習模式,在日積月累下會模造小朋友的學習個性,日後難以改變。死板地記下文字,卻缺乏現實生活的經驗,小朋友根本理解不到所讀的內容,易阻礙進一步對知識的追求。專門研究小朋友成長發展的學者Ellen Galinsk亦說:「要掌握學習新知識的竅門,我們應注重探索的是如何學習,而非所學的內容。」而0-6嵗是小朋友感覺統合的重要階段,多些不同感官的刺激,如到遊樂場、跳繩、游水、玩黏土、到郊外跑跑跳跳放風箏等,是很好的學習基礎。若只側重於flash card的學習,有礙感覺統合的發展。

49. 同BB講多啲說話有好處?
據紐約時報報導,美國曾有一個名為「Providence Talks」的研究項目,了解父母說話的多寡、有多少次表揚子女,他們之間談些什麼,談話的基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等。在三歲前,孩子從父母或撫養人那裡聽到的單字數目越多,其智商就越高,在學校的表現也越好。倫敦語言和聽力中心亦有一研究指出,父母與嬰兒的談話方式,會影響嬰兒的智力發展,值得留意。
# 在嬰兒出生的最初幾個月裡,雖沒回應也要不斷地和他們談話
# 盡量減弱會令嬰兒分心的背景噪音
# 在嬰兒不同的成長階段裡,多談及他們感興趣的事。
# 每天跟嬰兒談話,最少也要有半小時

50. 自小接觸雙語環境有助語言發展?
近年家長都怕小朋友輸在起跑線,於是自小就着小朋友學多種語言,又刻意營造雙語甚至三語的學習50環境,究竟對小朋友語言發展幫助有幾大?言語治療師陳嘉怡便指出,根據一些外國研究,幼兒在雙語環境下長大,有助增強自信心及思考能力。另外,根據「acquisition-learning hypothesis」學說,雙語環境有助潛移默化,讓小朋友自然地學習一種或多種語言。不過要留意的是,若小朋友的適應能力不高,便很容易出現言語遲緩,結果兩種語言也學不好。因此她建議;
# 小朋友接觸兩種語言的時間為1:1,即一半時間中文一半時間英文。例如家長分別只說一種語言或一個時段只說一種語言;

# 對話時只使用單一語言,避免夾雜語,又中又英。

   50大湊B難題(上)     

 

 

About author

You might also like

湊B頭條

未來「嬰幼兒用品」走勢

養育孩子殊不簡單,要抱、要餵、要陪玩、要教育……若然有適當的工具幫助的話,便可簡化程序,育兒也變得輕鬆簡單!

湊B頭條

3大專家‧剖析「升小策略、難題」【報名+選校篇】

現今不少父母,從BB一出生開始,已為他們升小學之路四出打聽張羅,讀甚麼幼稚園、在哪一區上學、學些甚麼取甚麼證書等等……皆影響將來小朋友升讀心儀學校的機會率。是否這樣籌謀就勝算高企?難得請來Triple-S Education教育顧問Ian Tsang、樂萃尖子學堂課程發展總監Miss Chan,及何佩玲女士(多間幼中小學課程顧問及考試教材作者)3位極具份量的專家分享升小經驗及心得,絕對值得各位父母細看。

湊B頭條

最受港媽歡迎‧5大奶瓶品牌

奶瓶可說是陪著BB成長,然而坊間奶瓶品牌眾多,質料、設計均有不同,究竟怎樣選擇才合適?哪一隻品牌最受媽媽歡迎?「Peegaboo x Parents Journal」在今年5月至8月期間,以網上問卷形式,訪問了九個「媽媽會」合共500位育有0至2歲寶寶的媽咪,調查她們對奶瓶的喜好及意見。以下得出的結果及選購奶瓶重點,非常有用,要做個精明的媽媽,務必細看!